【信息时报】“无喉人”也能说话唱歌

2018-09-05

       约有20%-30%的晚期喉癌患者需要不少要做喉咙切除手术,永远的失去声音。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院柴丽萍教授介绍,“无喉人”说话不是梦,可以通过电子喉、发音纽、食道语、气动人工喉等实现发声。


喉癌切除喉咙 学习食道语


       63岁的阎先生,两年前因为喉癌手术切除了喉咙,“突然不能讲话了,又自卑,又伤心。”他开始学习食道语老师。对于“无喉人”来说,食道语是一种最方便、最经济的发音方法。通过贮存在食管里的空气,往上冲击下咽、食道壁组织使其振动发音,不需要再次手术或者使用发声装置,张口就可以说话。食道语的学习除了需要系统的训练,还要一定的毅力和耐力。
      艰难练习一段时间之后,他终于可以交谈,除了声音较小、声调起伏稍少、声音较为嘶哑之外,其他已和正常人差别不大了。“我用了2个多月,才发出了第一声‘啊’。老师说,能连续发出8个啊的时候,就可以完整讲话了。”阎先生现在还记得,发出第一声“啊”时有多快乐。


声音嘶哑持续超1个月要警惕喉癌


      
喉癌是什么?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院柴丽萍教授介绍,喉癌为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,我国部分省市的发病率为1.5~3.4/10万人,占头颈部肿瘤的13.9%(在东北占全身肿瘤的5.7~7.6%),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.1%。东北地区高过江南地区,城市高过农村。男女比例为7~10:1,以40~60岁最多。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。可能与吸烟、饮酒、空气、病毒感染(人类乳头状瘤病毒)、职业因素(芥子气、石棉等)、胃食管返流等。
      据介绍,较早期的喉癌,可以采用激光微创手术,手术后喉功能恢复较好;还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做喉部分切除术,这些患者切除了喉部结构的部分,术后虽然声音比较嘶哑,但是还能保证它的基本发音功能。只有部分晚期患者需要做全喉切除术。因此,喉癌的早诊早治非常重要。
      不明原因的嗓音嘶哑,是喉癌主要的早期症状。专家提醒,声音嘶哑持续超过1个月,就要警惕喉癌,不是所有喉癌患者都要做全切手术,只有20%到30%的晚期患者才需要。


“无喉人”说话不是梦


     
“无喉人”通过电子喉、发音纽、食道语、气动人工喉可以实现发声。柴丽萍教授介绍,电子喉较为常用,但发音单调机械,“金属味”比较重;气动人工喉需要插管使用,较不方便;食道语需要专门训练才能发声。遗憾的是,质量高又便宜的发音纽,由于未注册、利润低等因素,目前未能进入我国大陆。


■无喉者发声方法大致有:


1、气管食管瘘发音:手术时在气管食管(或者下咽腔)之间,建一个通道,使呼气所产生的气流经此通道进入食管或下咽腔,冲击粘膜而发音,经唇齿舌等协调形成语言。
2、咽食管发音(食管发音):利用食管储存一定量空气,借助胸内压力,如同打嗝一样,将空气从食管内挤出,冲击食管入口或咽部粘膜而发音。这种方法需经训练,逐渐掌握发声方法。
3、人工喉:
机械人工喉(气动人工喉):发声器的一端连接颈部气管瘘口,内部装有一段薄薄的硅橡胶薄膜,另一端可含在口腔内,说话时呼出的空气振动硅橡胶膜产生声波,经导管传入口腔内,借助唇齿舌形成语言。
电子人工喉(电子喉):外观像剃须刀或者小电筒,包括四个部分,振荡器、功率放大器、换能器和电源。说话时将电子喉放在颈侧,借助唇齿舌活动配合口形发出声音。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


报道原链接:http://www.xxsb.com/findArticle/27494.html    2018-09-04